10月13日,《东方体育日报》发表了媒体人葛爱平的专栏文章,分析了各种“区域超级”的前景。
媒体人写道
当“中超”仍在投资萎缩、体育场荒芜的泥潭中挣扎时,另一场足球盛宴在农村、省、民间野蛮成长——“村超”、“湘超”、“苏超”、“鲁超”...有点像改写中国足球的地表生态。
为什么这些地方联赛的烟火如雨后春笋般涌现?因为他们找到了中超联赛早已被遗忘的东西——真理、热情、归属感和尊严。
至少到目前为止,在这些地方联赛中,没有假球和资本游戏。裁判通常是当地的老师和司机,球员是农民、厨师和快递员,观众是他们的亲戚、朋友和家乡。这里没有“足球生意”,有些是“足球生活”。这就像一个中国球迷多年来一直受到金元足球、假球丑闻和冷漠明星的伤害,他们对“足球应该属于谁”的叛逆宣言。
在人气的背后,反映了CSL的弱点——CSL在过去十年中烧毁了数百亿,但没有留下成熟的俱乐部文化、稳定的青年训练体系或健康的粉丝生态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地方“超级”联赛的活力来自社会动员——地方政府以节日为动力,企业以情感投资,人民以荣誉感参与。足球真的成了一张“地方名片”。
接下来的问题是:这些“地区超级”有多强大?甚至,它们会威胁到中超吗?
相信短期内不会威胁到中超的市场地位——毕竟职业联赛有制度门槛和广播资源。但从长远来看,这些地方联赛正在重塑观众的心理认同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第一次感受到足球的魅力,而不是通过电视上的中超联赛,而是在他们心目中的足球场上。
这对中超联赛来说是一个基本的挑战:当球迷的热情被吸走时,中超联赛就像一个华丽而空虚的剧场。
更深远的影响是,这些去中心化的“区域超级”甚至可能在组织层面影响CSL的统一,或者“去中心化”。可以想象,未来的中国足球生态可能不再是“CSL的主导地位”,而是地方联赛的金字塔结构和职业联赛的顶端?
这就是中国足协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:如何放下身材,让草根体系与职业体系相连?如何让当地的热情成为职业足球的土壤,而不是被排除在外的“异类”?
如果球员不仅仅是被转会市场操纵的工具;如果球迷不仅仅是被榨取的“消费者”;如果足球是生活的一部分,是一个让普通人感到骄傲的社区,那就是希望。
草根的“野火”可能烧不出金杯银盏,但它能充当的是中国足球整体进步的助推器,促进梦想的实现。